Be2ing Love

且谈童年, 那些存在于我们内心的记忆和感受。

从发展心理学的观点来说, 人的一生发展极其重要在"婴儿期"到"童年期"这中间的经历与发展, 这些成长阶段中我们发展著认知、情感、情绪、意象; 培养著人格、气质以及自身的能力, 所以茁壮成青年以前, 除了生理上的变化以外, 心理也是同步地会随著年龄增长而发展, 影响成长的因素除了自身性格以外, 再来便是外在的社会环境因素影响, 而大多数的我们首先面临的小型社会即是「原生家庭」


今天想和大家聊聊「童年创伤」的这个话题, 这或许是在「自我认知」时候我们常常会意识到的深层问题。


我们在童年时期或多或少会遇到一些伤害, 每个人所面临的伤害层级也有所差异, 然而没有治癒那些伤疤, 在自身潜意识中我们对类似的情景、事物会抱持著畏惧的情绪, 进而逃避且否定一切, 甚至是自己, 当然有些经历促使我们破茧成蝶, 但也有些经历是让人停滞不前且不敢往前踏进。

可怕的不是面对, 而是让自己陷入著恶性循环当中。


曾看过相关文章探讨著童年创伤, 而童年面临的创伤分为三种:

1. 期待性创伤: 主要表现是父母对孩子的性别期待, 此类创伤对孩子的影响在未来的人际关係和自我认同, 甚至对这个世界的看法。

很多父母期待著能生个男孩, 但是当婴儿哇哇坠地时发现是个女孩后, 便在未来女孩的成长过程中将她男性化打扮, 教育与观念也是朝著社会中男生的标准来看待她, 然而性别是一个人最原始的价值, 但如果连父母都无法认同孩子的性别, 未来成年后的自我认知、人际关係、情感发展会有一定的偏颇。

2. 分离性创伤: 关係著一个人的安全感。如果性格上比较依恋的孩子没有在成长阶段(一般是婴儿期、幼儿期)接收到足够的安全感, 这将会在未来成长阶段甚至成年后会有情绪不稳定的现象。

主要会发生这样的情绪和创伤是因为来自养育者或养育环境的不稳定, 关乎著陪伴和情绪上的传达, 影响到孩童的心理发展, 使其感受到一股被抛弃感与体验, 会让人迷失在安全感的寻求状态, 敏感于周遭环境的变化和人际关係中的情感鍊结。常常这类的人群会为了保护自己, 性格比较内向且不爱与人交流, 不是否定自己, 而是在自己的世界裡生活著。

3. 忽视性创伤: 主要因为自身感受、意愿或者想法没有被看见或听见, 甚至是感受到。此类创伤可能会使自己过分渴望得到关注,还会导致一种情况希望自己的另一半扮演著一个很重视自己、时刻关注自己的类似父母的角色,也是希望自己能够得到一定的关注和关心。

这种感觉很像是台上的老师在讲课, 但台下的学生却在各做各的事: 聊天、画画、传纸条、窃窃私语等行为, 老师的愤怒感便是一种被忽视的情绪造成。也有很多人小时候都会有这样的经历: 摔倒了, 父母为了让孩子学会坚强, 告诉孩子"自己站起来! 不准哭! 哭是一件很丢脸的事情!" 这样的说法和做法便是在限制孩子们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感受。


事实上我们都明白: 创伤即是伤口, 即便是好了也会有疤痕, 疤痕时刻提醒著自己「我受伤了」但是否真的必须去纠结这道疤的丑陋和当初受伤时的情况呢? 是要让自己去追根溯源, 只为指责过去伤害自己的这些人事物吗?


每个人的一生我们把之比拟为一条很长很长的道路, 路途上我们会遇到许多人、事、物, 有善良的人们, 当然也有怀著坏心思的人们; 沿途盛开著缤纷朝气的花朵、伫立著绿意盎然的林群, 当然也会有颠簸充满尖石且步伐艰辛的险路; 一年四季、阴雨豔阳寒冬的气候变化, 我们不知道再往前走我们会面对什麽, 或许是遇到更美好的, 或许是碰见更难受的。

但亲爱的, 我想告诉你, 当我们还能鼓起勇气对自己加油打气, 并且回首那些好与坏的经历, 不让自己重蹈覆辙那些失败、发现自己所缺乏的能力, 

请告诉自己:  我们 终将成为更好的自己


BY  Ula君

评论
热度(2)
回到首页
© Be2ing Love | Powered by LOFTER